富士康的发展离不开苹果,是否应该感恩?
工人的制造,也是机器人的制造
谈起中国制造,最重要的属性词汇就是“劳动密集型”。传统的大制造时代中,一个叫IE的部门会反复规划,在他们的图纸上工人和机器一样都有了具体的尺寸,他们的专业理念中,流水线上的每一厘米工作台都需要发挥最大的价值,车间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应该不闲置,要么架设更多的流水线,要么搭建更多的仓库,正是因为这种对空间、效率的极致追求,中国制造业赚到了第一桶金,也打出了第一个品牌,但也因此背上了“血汗工厂”的恶名,而IE这个行当于80年代的时候,则被无产阶级批判为资本家的刽子手!
随着时代的进程,中国制造的矛盾越来越多,其中,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单调枯燥的工作环境VS日渐鲜明的员工个性,这个矛盾最激烈的表现无疑就是富士康前几年发生的坠楼门。事实上,中国制造要想继续生存下去,首先要解决这个矛盾,最主要的方式肯定不是雇一些任劳任怨的广场舞大妈,让她们单调一辈子,而是走一条自动化生产的道路,把个性鲜明的员工从单调、重复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,让他们从事更具技术含量、也更有尊严的工作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富士康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标杆,向大家预示出制造业的未来,显然,向自动化转型的道路上,他们也走到了时代前列,最起码,态度和姿态摆的非常具有正能量。诚然,郭台铭的“百万机器人计划”没有成为现实,一些媒体专家早就迫不及待地给其扣上一个烂尾计划的标签,但富士康向外展示的流水线自动化程度确实越来越高,就连一些iPhone6的精密组装也换成了机械手臂,在整个升级的过程中,苹果产品对制程的超高要求,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。
据《商界评论》杂质数据,一台MacBook全部组装工序只需要50人,一台iPad需要300多人,而iPhone6的工序至少需要500人,按照每个车间摆放5条流水线来计算,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,有至少2500人拥挤在同一块神秘的区域。基于此背景,富士康需要招募更多的流水线女工,也需要研发更多的机器人。一方面,iPhone6的组装属于机密组装,而且那些软软的排线、那些害怕脏污的摄像头,还有那些一碰就会碎的显示屏,都需要更具思维能力的自然人去管控,但这些组装工作又是非常单调的,于是,iPhone6流水线最佳的组合就是,让机械手臂完成具体组装动作,而由人类完成检验、送料、维护等相对轻松的工作,例如Camera组装工站,先是由一条类似手臂的机器人把Camera放到手机外壳中,而后由员工检查元件是否有偏位、脏污或者其他不良。这种组合有一个微妙的好处就是,既帮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,又不至于让个性鲜明的员工感到郁闷、烦躁和不安。
但显然,这种组合模式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,这也有赖于苹果巨大的订单,如开篇所述,鸿海营收和利润都因iPhone6的热卖表现亮眼,可以说,是苹果、政府和富士康组成的铁三角,共同维系着这种“下一秒就有可能崩溃”的极致状态,任何一方掉垮掉,这种平衡就会瞬间消失。
基因突变,苹果的工艺精神
同样是李大眼杂文集中的一段话:这个民族需要更优质的教育、严谨的学术、公正的司法、让更多由才华的青年找到工作、让业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、也有祖传三代埋头做一个锁头的工艺精神。说的没错,如今中国社会正流行各种速度:动车速度、奥运速度以及APEC速度,严肃的学术也被割裂成“10天就能学好英语”、“2个小时帮你完成博士毕业论文”等媚俗营销;家长培养孩子也一个个陷入急功急利的麻烦中,他们恨不得找到一种超级玛丽中的神奇蘑菇,给孩子们吃了不仅能迅速长大,而且还会发射子弹,至于说,最后一项祖孙三代做锁头的工艺精神,更是让金钱欲、快钱、快投资爆得渣儿都不剩…没错,我们因此赚到了很多钱,但同样,我们也失去了很多非常高级的精神享受!
网友曾这样调侃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:他俩就像是一对恋人,时而你侬我侬、亲密无间,时而剑拔弩张、关系恶化,但最终会走到一起来。如果把这个调侃继续引申,他俩可能会结婚、会有爱的结晶,而阻止两人结合最大障碍莫过于,郭台铭喜欢女人,而且她的漂亮妻子又给郭家添丁了。
我们不可否认,苹果和富士康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客户VS供应商,订单和出货是两个领袖间最重要的话题,但同样不可否认,苹果也在更深层次的地方影响着富士康,例如严苛的品质管理理念,例如埋头做锁头的工艺精神。
众所周知,苹果自乔布斯时代就给自己贴上了一个“完美”的标签,虽然后来库克把这个标签撕扯地差不多了,但灵魂依旧存在,更何况,受益于库克对供应链强大的控制,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下游供应商,全部要follow苹果严苛的品质要求。笔者有一位任职富士康的朋友,他说前些年搞一些山寨手机,简直没有品质概念,凑合地把零件组装起来之后,只需要下载一个软体就能包装出货了,那种制造环境中,没有良率、品质、客诉的麻烦,当然,也没有一款机种能让人记住名字。如今他有幸参与iPhone6的生产,品质严苛地让人想跳楼,但长时间的跟踪下来却又产生了无限的赞叹之情,苹果的工程师甚至会弄一个大箱子测试iPhone6的旋转灵敏度,目的是保证消费者在玩游戏时操作更加流畅,就更不要说,那些信号、声学、摄像这些最基本的功能测试了,总之,iPhone6手机的品质测试线就像传说中的蜀道一样,是这个星球上最难走的一条路,这也就意味着前面的组装流程需要更加精细化、自动化、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更高,否则,在他们手下组装出来的手机是绝对不会通过测试的。
此外,iPhone的研发周期相较于竞争对手也更长,2007年的时候,诺基亚每隔两个小时就会推出一款新产品,但后来被发现也仅仅是换掉了壳子而已。现如今,苹果依旧保持着一年两机的速度,也就是说,他们的研发人员几乎没有时间去观看消费者排队争抢iPhone6的场面,因为iPhone7的研发已经启动,在这一年中,他们会针对上代产品的缺点进行完善,也会针对创新之处进行最严苛的测试,总之,手机行业中能熬上一年,差不多也就相当于制锁行业的祖孙三代了。而苹果这种文化,不但让自己员工受益,而让供应商耳濡目染,笔者那位朋友调调侃道:自从参与了苹果手机的制造,我就感觉没啥组装不了的东西,倘若你有足够多的水分子,我可以给你组装出一片大海来,每小时产能是245ml。
牛赛网络 www.NiuSai.net
2/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






